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17.11.13)

发布时间:2017-11-02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619号)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力争到2020年,在我省布点较多的学科专业的主要课程中,基本实现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全覆盖,基本满足高等教育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建成基本适应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一)更新教学观念。鼓励高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建设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适合网络教学的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形成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师生合作研讨的教学模式,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共用,提升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发挥联盟作用。积极发挥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以下简称课程联盟)作用,遴选资源优势突出、同类高校认可的课程,优先建设,推广应用。鼓励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方式联合建设在线课程,聚集优质资源,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与应用。   

    (三)强化共建共享。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在线课程多种形式的应用与共享,推动在线自主学习、在线测试考核、在线质量监控、线下深度学习等广泛应用,促进教学改革与相关制度建设。 

  (四)加强规范管理。规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引进和对外推广程序,加强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审核把关。加强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防范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平台运行稳定和用户、资源等信息安全。 

    二、课程类型 

  (一)根据受众面需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为重点,兼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最大限度地扩大受益面。 

  (二)根据课程应用和共享范围,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AB类课程。A类课程面向全省高校共享共建,B类课程面向不同区域、不同学科、不同类型高校共享共建。 

  (三)根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放模式,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随堂模式和自主模式。随堂模式指在教学周期内,教师每周固为开放相应周次教学内容的课程;自主模式指在教学周期内,教师自主安排教学内容开放进度的课程,既可在起始教学周开放全部教学内容,亦可自主分批开放教学内容。 

  (四)根据学习进程要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闯关模式和自主模式。闯关模式指学生按规定章节顺序开展进阶式学习,以完成前一章节全部学习内容为前提,学习下一章节内容的课程;自主模式指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进程,允许跳跃式学习的课程。 

  (五)根据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主讲教师负责型、辅导教师负责型和协同负责型三类。主讲教师负责型指以主讲教师为主开展线上答疑和辅导;辅导教师负责型指由选课学校负责配备课程教学辅导教师,以辅导教师为主开展线上答疑和线下集中辅导;协同负责型指由选课学校负责配备课程辅导教师,由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共同开展线上答疑和线下集中辅导。 

    三、建设要求 

  申报课程须经长期教学实践形成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以及社会学习者、行业企业专家认可,在同类课程中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强示范性。在线开放课程应参照《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指导性建设要求》(附件1,以下简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山东省高等学校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认定指导标准》(附件2,以下简称《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认定标准》)的具体要求,围绕以下方面加强建设。 

  (一)课程团队与服务。在线开放课程应有相应的课程团队,团队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团队主讲成员均应有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丰富经验。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课程。除主讲教师外,课程团队还需配备必要助理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课程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合理,主讲教师能够承担课程相关教师的培训及教学研讨工作。 

  (二)课程内容与资源。课程内容能够涵盖课程相关领域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核心内容,能够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每门课程的课程资源应包括课程介绍、负责人介绍、教学大纲、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在线作业、试题库、参考资料和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教学视频。 

  (三)教学设计与方法。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围绕教学目标并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根据课程内容采取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 

  (四)教学活动与考核。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通过网页嵌入在线测试、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建立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五)教学效果与分析。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的学习过程、行为和效果,促进因材施教,提高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建设运行 

   (一)建设与上线。 

   1.省教育厅负责制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和《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认定标准》,组织实施省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的认定与监管,指导课程联盟组织实施省在线开放课程的申报、认定与监管。各高校负责多渠道筹集资金,组织、支持教师进行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广、应用省优质在线开放课程。 

  2.各高校参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认真组织本校教师自主建设或者联合其他高校、企业共同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择优向课程联盟推荐在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 

  3.省教育厅指导课程联盟定期组织在线开放课程的上线审核工作,通过审核的课程认定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 并颁发证书,在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 

  (二)运行与应用。 

   1.省在线开放课程通过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进行共享和应用,课程建设高校需不断开展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课程资源全部免费开放,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在法律范畴内规范使用课程资源,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经营使用或其它用途。 

   2.课程联盟内高校,须将适应本校人才培养需求的省在线开放课程列入学期教学(开课)计划和教务管理系统,允许学生自主选课。鼓励未加入课程联盟的高校积极引进省在线开放课程,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学生在线学习课程的学分学费由学生所在高校收取。 

   3.引进课程的高校要根据课程要求,为相关课程配备辅导教师,组织辅导教师提前熟悉课程教学安排,按时开展线上、线下辅导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学校应对辅导教师辅导答疑工作认定教学工作量。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线上和线下考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考核方式由学校制定。 

   4.各高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建立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与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规范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过程,着力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和教学效果。各高校应按照《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鲁教高字201314号)的要求,在合作、共赢、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或完善修读在线课程学分认定办法,鼓励支持学生积极修读省在线开放课程。 

   5.各高校要将建设和使用省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着力提升广大教师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意识、水平和能力,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大的在线课程教学名师,保障课程可持续建设和共享,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监督与管理。 

    1.省教育厅负责指导课程联盟根据课程资源建设及更新、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考核、教学效果与影响、团队支持与服务、访问量、课程好评率、注册课程学习情况等,每学期对省在线开放课程实行动态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结果将作为我省专业评估和教改立项、成果评审的重要依据,引导省在线开放课程的持续建设和不断改进。 

   2.按照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原则,对于综合评价居前10%,建设水平达到《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认定标准》的课程,经教育厅组织专家审核后,认定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优质在线开放课程(以下简称省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并颁发证书。经认定的课程须在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面向我省高校和社会提供教学服务不少于5年。对综合评价差的课程,取消省在线开放课程称号,从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下线。 

   3.各高校应成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并实施课程建设、质量审查、课程运行保障和效果测评等制度,不断提高课程质量。同时应制定相应措施,将课程评价结果作为职称评审、名师评选的重要依据。 

    五、保障措施 

   (一)积极争取省财政专项资金对省在线开放课程予以支持,完善教学成果奖评选办法,探索将省优质在线开放课程项目以单列计划形式纳入评选范围。统筹安排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研究制定激励政策,引导学校教师积极参与省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培育、建设、维护和应用。 

  (二)搭建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承担平台软硬件环境建设、运维和管理工作,开展全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培训及技术服务等工作。 

  (三)签订知识产权保障协议,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切实保障各方权益。除特别约定外,省在线开放课程(含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所有权归属建设高校,自制数字化资源的所有权归属课程团队,课程所使用的图片、音视频等素材应注明出处。 

    

    附件:1.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指导性建设要求 

          2.山东省高等学校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认定指导标准

校内资源检索 校外资源检索
地址:济南市经十东路31699号
邮编:250103
邮箱:jwc@sdyu.edu.cn
二维码图片